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
逐渐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全民都想“控”体重的时代
同样离不开与万千个家庭紧密相连
默默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的
家庭医生团队
今年4月,东莞市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全面贯彻“体重管理年”理念,打造特色减重服务模式,帮助居民定制“减肥大计”,目前不少居民已完成“蜕变”。
实现体重管理中心全覆盖
全链条管理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5月23日上午10时左右,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热闹非凡。
现场配备了一系列高端的健康检测设备,如体适能一体机、人体成分分析仪等。这些设备如同健康“侦察兵”,能够精准地评估居民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
46岁的范先生正站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双手握住手柄进行身体测试。不到半分钟,便可得到一份带有身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等数据的分析报告。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后续还需了解患者的膳食摄入、心肺耐力、肌肉适能等多项指标,由专业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接手,提供全面评估服务并开具个性化膳食运动处方。
▲“管住嘴”健康创意厨房
今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设体重管理特色门诊已纳入今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也是2025年东莞市基层卫生重点工作。目前全市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依托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开展的培训班,已有66位家庭医生完成了体重管理相关培训。这意味着,这些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专业、优质的科学减重服务,让“签约有感,健康可及”的服务模式,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创新“体卫融合”模式
群众家门口轻松享“瘦”
▲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重门诊
家住石龙的吴女士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八段锦锻炼后,自己身体有了良好变化,更令她惊喜的是这样的中式健身配合其它训练项目后,自己轻了5斤。
这一可喜变化,与“家门口的减重营”息息相关。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3月2日开设减重门诊,推出“健康减重营”,旨在帮助辖区肥胖群体“组团”减重。为了更好地管理患者,该减重营采用 “医卫体” 融合定制模式,将中西医结合、运动、膳食、心理干预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助力居民在21天内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每天在群里打卡记录饮食等情况
石龙社卫护士李海亭介绍,体重管理绝非单打独斗。中心依托医联体资源,组建了由全科医师、中医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团队,通过建立患者群进行管理。患者每天在群里打卡记录饮食等情况,团队成员随时答疑解惑、给予鼓励,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减重方案,还建立持续随访机制,定期跟进健康状况,巩固减重成效。
结合专业团队的减重管理方案,不少居民的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原本体重达180斤的钟先生,在遵循团队 “管住嘴、迈开腿” 的指导后,如今已成功瘦身至 150斤左右,血压也随之稳定。
“医生不仅让我进入24小时咨询的微信服务群,还安排营养师每周随访,没有简单地让我‘少吃多动’,心理医生还教会我用‘正念饮食法’戒掉深夜爱吃外卖的习惯。”钟先生感慨道,以前总感觉疲劳乏力,现在减重后感觉从没如此轻松过。
▲运用智能体测仪为其生成“体质测定和锻炼报告”
目前,该减重营的减重名额已全部报满,十分火爆。李海亭表示,社区减重的优势在于贴近居民生活。如果每次都要前往较远的医院,很多人可能会失去动力。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民日常联系比较密切,将减重自然融入日常生活,自然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中医减肥
除了基础的健康管理,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推出各具特色的减重服务:在强调综合管控的基础上,有的以营养指导为核心,有的以运动处方为特色,还有的深入挖掘中医理论精髓。如,洪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提供中医理疗手段,如中医减肥拔罐、耳贴减重等。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管住嘴”健康创意厨房,现场教学低脂烹饪技巧,让居民轻松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与能量数值,学会精准搭配每一餐。
如今
对于东莞居民来说
家门口的减重门诊
让科学减重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