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衔春光,万象更新,广东开学的仪式感当然是要将“好意头”拉满。有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特别的“开学红包”,每个红包都承载着惊喜与祝福。
有学校开展“摸福仪式”,引导同学们有序地触摸蔬果,沾沾福气。
开学现场,还有顶流“哪吒”现身,“哪吒”志愿者同学为每位新生送上祝福卡和糖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学更是科技感满满,前有春晚机器人扭秧歌,今有广东机器小狗舞狮,还有飞行汽车空降校园。
广大同学们,带着活力满满重返校园时,广东疾控提醒谨防孩子们在校园遇上“胃肠炎之王”——诺如病毒。
一、呕吐、腹泻不止,警惕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主要攻击人类的胃肠道系统,一旦成功入侵,就会迅速掀起“胃肠风暴”——引发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虽然诺如病毒的潜伏期只有12~48小时,病程也仅为2~3天,但威力可不容小觑。它具有传染性强、生存能力强、传播途径多等特征,一人“中招”,容易全家、全班感染。
那么,诺如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粪-口”途径
无论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还是间接接触被这些呕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后没有及时洗手,那它就有机会进入其他人的体内,开始它的“侵袭之旅”。
2.气溶胶传播
感染者呕吐或腹泻时,它会随飞沫散入空气,形成气溶胶。一旦有人吸入,便有可能“中招”。
3.食物和水源
若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遭其污染,或水源受它侵扰,那么食用或饮用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的人们,就极易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值得提醒的是,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集体生活者以及卫生习惯差者需多加警惕。
二、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虽然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但人类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有效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2.注意饮食卫生
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避免食用变质、过期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类食品。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
3.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校园和生活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公共场所(如教室、食堂、宿舍等)。对于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要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4.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周围有诺如病毒感染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接触其呕吐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
5.早发现早隔离
发生孩子感染后,建议立即居家隔离休息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杜绝带病上学或上班,患者应单独用餐和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学校、托幼机构等也要落实食品从业人员、保育员常态化健康监测和诺如病毒感染健康筛查,尽早发现和排除带病上岗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