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多达54.4万。当一个人心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能够在“黄金四分钟”内迅速利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其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可以大大增加生存概率。
7月22日,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急救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应急救助能力,东莞市桥头镇召开“社会急救4分钟AED救援圈”工作推进会,各村(社区)、中小学校、住宅小区、农贸市场、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健康副厂长参加会议。
会上,石水口村党委委员温泽旋介绍了该村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考察选点、采购安装、氛围宣传、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推动AED急救设备在村各个场所落地的做法,为桥头镇推广“社会急救4分钟AED救援圈”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石水口村已在村综合服务中心、村办公楼、第二小学、石水口综合市场、帝庭山小区、三津食品有限公司、莫锦伦卫生所、桥鸿诊所、海德诊所等场所,配置9台AED急救设备,建成全省首个村级AED急救网络。
桥头镇副镇长邵锦荣强调,建成“社会急救4分钟AED救援圈”是为民谋利造福的好事实事,各村(社区)、单位和场所要积极响应配合、主动作为;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增强群众会施救、敢施救的底气,共同构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社会急救体系。
今年4月,桥头镇印发了“社会急救4分钟AED救援圈”工作方案,要求在“村(社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6000平方米以上)、室内运动场所、300人以上企业等场所配备AED,实行全镇统一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镇AED配置比例达2台/万人。”
接下来,桥头镇将在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村(社区)、中小学校、民营医疗机构、住宅小区、大型商超、室内运动场所等逐步配置AED急救设备,不断完善院前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建设巩固“社会急救4分钟AED救援圈”。
桥头镇卫生健康局希望各部门、各单位逐步扩大急救技能培训范围,让更多的群众掌握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大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让群众在紧要关头“能用”“会用”“敢用”,拯救更多生命,造福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