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4名护理人员中有4名专科护士。每天晚上,脑卒中专科护士梁少娟都要忙着帮病人贴他们自主研发的“安神助眠穴位敷贴”,让许多脑卒中患者睡上了好觉。
专科护士是护理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莞着力在财政投入、规范化培训、专科准入、基地建设、专科扶持、联盟建设上做到全省“六个率先”,护理学科建设内涵持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推广,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推动东莞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底,东莞已规范化培养市级ICU、新生儿及NICU、助产、手术室和血液透析等5个特殊专科岗位护士1209人,伤口造口护理及老年护理专科护士345人,护理管理专科护士39人;全市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服务达175个,涵盖40个专科,年门诊量超20万人次;创建省名医护士团队工作室15家。
可以说,东莞为全省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提供了“样板”。
率先对规范化培训提供财政补助
2015年起,东莞陆续出台《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院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及学科建设部分)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设立了市财政高层次人才进修培养经费,将专科护士培训纳入专项资金管理范围,市级财政对市级培训基地的专科护理培训资金补助标准从每人3000元逐步提升至4000元,不断从制度、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保障专科护理人才培养。自开展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近400万元。
率先规范专科护理培训标准
出台《东莞市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实施办法(试行)》,规范相关专科培训内容标准、培训方案、培训手册和培训考核,培训时间为三个月(理论160学时,临床实践2个月)。科学设置课程,融合专科、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内容,培训方式多样化,使培训课程和过程科学有序。规范考核体系,对专科理论考核及实践综合能力考核严格把关,向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监制的《东莞市专科护理培训证书》,全市医疗机构范围内均认可,充分调动了各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参与专科护理培训的积极性。
率先推行特殊专科准入
建立特殊专科护士准入规范化培训制度,出台《东莞市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护理技能要求高的特殊专科护理(ICU、NICU、PICU、助产、血液透析、手术室和急诊等)岗位,实行二级准入管理,经市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基地培训或省级以上医院进修专科进修学习,考核合格之后方能独立上岗。
率先建立市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
严格遵循高要求管理、高水准考核、高效能督导的理念,整合市级优质三级医院医疗护理教学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市级专科护理培训基地。聚焦重症监护、新生儿、助产、血液透析和手术室等5个特殊专科,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护理专科和伤口造口专科,提升管理能力的护理管理专科等8个专科,在9家三级医院建立市级5个特殊专科护理培训基地23个,市级伤口造口护理培训(实践)基地5个、老年护理培训(实践)基地6个,护理管理培训(实践)基地10个。在严选培训基地的同时,加强对专科护士培训师资严格选拔,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考核评价,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质量。
率先开展重点(特色)专科评审
2017年起,与临床专科同步开展市级重点、特色专科护理评审,根据专科专病护理特点,明确专科人才培养、专科建设、专科护理管理等建设目标和标准,评审出市级重点专科护理共7类,分别为市临床护理、老年护理、手术室护理、新生儿及新生儿重症护理、重症护理、中医护理和急诊护理;评审出市级特色专科护理共7类,分别为康复护理、助产护理、心理护理、社区护理、中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老年护理。
经多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及重点(特色)专科扶持和建设,推动专科护理和亚专科护理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在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危重疑难疾病处置能力、学术建设能力、人才梯队和团队建设能力、专用装备配置较高的护理特色明显的优势专科,进一步彰显了专科护理价值。通过前期扶持建设,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临床护理专科被评为省临床护理重点专科。
率先建立专科护理联盟
2018年起,整合全市专科护理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地区“老年护理专科联盟”,随后相继建立助产、新生儿护理、伤口造口、中医护理、骨科专科护理、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肿瘤护理、心脏康复专科联盟、心理护理等9个专科护理联盟,搭建交流互鉴、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优质资源辐射与共享。通过联盟内部上下联动,转诊护理,带动专科领域的飞速发展。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来,东莞将切实推动专科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高质量推进专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和发展,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护理需求,打造东莞优质护理服务品牌,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