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桂平
科 室:儿科
职 称:主任医师
职 务:儿科科主任
简 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广东医师学会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委员、东莞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各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运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全市儿科范围内推广,近5年来先后主办4次省、市级继教项目(2次省级和2次市级),主编著作《儿科常见外治法图解》一部,发表核心论文多篇。先后接受兄弟医院多人次来科室进修和学习,受到同行们好评。
擅长领域
对儿科危重病疑难病的诊治及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特别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心脏病如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对慢性咳嗽、婴幼儿哮喘、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丰富。
“来到东莞当儿科医生20年了,见证了我院儿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罗桂平说,很高兴一路跟着儿科发展步伐,推动儿科发展成为一个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科室,为广大患儿服务。
1987年,罗桂平从湖北医科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年仅36岁就被当地三甲医院提拔为儿科副主任。但是,爱钻研喜折腾的他没有停留于此,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东莞市中医院要成立儿科的消息,经过几番思考和争取,2002年来到东莞,参与组建东莞市中医院儿科。
从零开始儿科建设从有到优
第一次在东莞出门诊,总共只看了两个病人,一个要求开化验单,一个要求看化验单,罗桂平对儿科初创经历记忆深刻,“我一个学西医的人,在中医院搞儿科,难度可想而知!”
既然是从头做起,就唯有拼搏。他跟着当时内二科主任何世东、副主任叶小汉不停地查房看诊,熬过了两年加班加点的临床学习,使得中医知识有较大提高。
中医院的儿科要怎么发展?他深入思考后,认为中医院儿科要充分运用中医院优势,全力发展中西结合的儿科诊疗。儿科患者都是小朋友,很多小朋友对中药和西药都很抗拒,儿科的医护就让婴儿在睡眠中慢慢吸吮中药,实在不肯吃药的孩子就给与外敷和药浴治疗,有些长期咳嗽不愈的孩子在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之下,慢慢得到了控制直至康复。“我们早期的每个医生是又当医生又当护士,有些医院不愿意做的护理、嫌麻烦的操作,只要有效果,我们就坚持下来了,名气逐渐打响,一些慢性病患儿家长了解到我们的特色技术,慢慢找上门来,儿科的患者越来越多。”罗桂平说。
现在,儿科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90多张,年门诊量17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5000多人次。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3名,主治中医师10名,硕士生导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包括在职)12名。科室拥有德尔格呼吸机、支气管镜、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暖箱及红外开放式抢救台、血气分析仪等高端仪器设备,使用现代诊疗手段和传统医学方法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学科。
中医外治特色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占20%
儿科凭着特色技术和服务闯出了名气,附近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外来患者占比达到20%,深圳、惠州博罗等地的患者也会专程来求诊。即使是过去几年受到疫情影响,儿科的患者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各项中医调理的患者却呈现10%-30%不等的增幅。
现在,儿科的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儿科疾病及治未病在莞邑儿童调理中有较高知名度,其中最亮眼的是中医药外治法,包括中药敷贴、中药敷包、推拿、 药浴、贴耳穴、火龙罐等将近20多项特色疗法,深受家长的欢迎。
同时,儿科是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和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还是“岭南中医儿科医疗联盟单位”、“岭南中西儿科联盟单位”、“泛珠三角新生儿专科联盟单位”等多个联盟单位成员,有着较好的学科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助缺失大肠患儿重拾信心
中西医结治疗儿科危重难症有独到的门径,罗桂平介绍,医院曾经收治一名5岁女童,患先天性巨结肠症,在其他医院做了大肠切除手术,术后大便直接漏到肛门,5岁的孩子上学了还得穿着尿布。孩子有一次拉肚子住院,腹泻最多时达到了一天30多次,给身体健康和精神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小女孩当时已经不肯进食,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罗桂平接诊后耐心地规劝小女孩好好吃饭,向她承诺,“孩子,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控制住。”
于是,在治疗的第二阶段,罗桂平团队采取中药外敷、推拿、中药热奄包等疗法,孩子大便的次数很快就减少到了10多次;给予中药调理后,大便逐步减少到每天七八次,一周以后,下降到每天三次,看到已经成型的大便,几乎精神崩溃的孩子恢复了信心。
罗桂平指出,尽管在西医看来,缺失大肠造成多次漏便是难解的,但是,通过中医整体调整脾胃功能,可以让难解变成有解。孩子的家长恰好在一个巨结肠患者群里,经过口口相传,一时间,不少群内各地的家长都来找罗桂平问诊,成为一时的佳话。
深化学科建设四个亚专科齐头并进
作为儿科科主任,罗桂平介绍,儿科的发展定位是“西医不差,中医引领”。为了实现这个建设目标,科室近年引进了大批中医人才,建设了儿科脾胃病、呼吸系统、治未病、情志病四个亚专科。
脾胃病亚专科引进省中医院许尤佳教授名中医工作室,进行脾胃病疗法技术指导;呼吸系统亚专科将支气管镜检查项目普及到各个年龄段患儿;治未病亚专科同样引进了省中医院许尤佳教授名中医工作室;情志病亚专科引进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小刚教授的技术指导,并成为广东省儿童情志病治疗联盟的成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科,在早产儿管理和抢救方面独树一帜,科室有两大专利药品,包括获得省药监局批文的新生儿退黄疸颗粒和新生儿纯中药湿疹膏,在临床应用上获得患儿和家长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