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不遵守纪律
经常跟同学讲话
写字歪歪扭扭
每次测验都粗心犯错……
接到老师类似投诉
家长都很心塞
挫败感极强
为啥我家孩子这么差
警惕孩子是“多动症”
也就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正值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这些“好动”的孩子吧
欢迎收看
权威 轻松 接地气 实用的
健康微视频栏目
今天我们邀请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
儿少心理科主治医师罗可
为我们科普
“好动”=多动症?
孩子天生“好动”≠多动症,只要是符合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都算是正常的。
真正的“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孩子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调节困难或执行力差。
多动症有三种类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过度活跃/冲动为主,还有的是两者都有。
多动症的症状通常在学龄前就出现,9岁时特别明显。
它还“重男轻女”,男孩确诊的比例是女孩的二倍以上。
怎么辨别?
嘿,看那孩子打个喷嚏,你们就急成一团,怎么怀疑是多动症就乱搜网文,想填两张表就确诊啦。
讲真,同一个小家伙,被细心的妈和粗心的妈给测量完,结果能差出个天南地北来。
要确诊多动症可不能仅仅依靠量表评估或短时间观察,而是需要全面的病史询问。
我们儿童心理医生会通过专业观察、病史采集、辅助检查、心理评估等一系列工作来确定是否有多动症。
从孩子的方方面面入手,语言、行为、能力、功课、家庭环境等等,甚至检查,才能搞清楚到底是不是多动症。
可以“自愈”吗?
非也非也,约有30%~50%的多动症会持续到成年,并不是说长大了会“自愈”。
当然,症状不严重的多动症,的确不用治疗。
但如果已经影响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那就得给它来个“安静”大作战。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效果杠杠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行为训练、沙盘治疗等各种方式改善症状。
作为家长,除了督促小朋友治疗外,也要多点鼓励少点责备,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多余的能量,陪伴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作为老师,也要少用成绩评判孩子,多指引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以便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