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流感来袭,中医支招护安康

2025年02月11日 10:3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H1N1亚型;据疾控部门预计流感将在1月中旬达到高峰,随着1月中旬春运开启之后,人群大规模集中流动会进一步增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那么,面对高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医药有高招吗?

流感,又称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部分也可经口、鼻、眼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以及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肺炎,重症患者甚至可危及生命。人群普遍易感。西医治疗流感以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

在中医学中,流感被认为是“非时之气”或“乖戾之气”,因季节不同、气候不同,中医对流感有“伤寒”“风瘟”“冬瘟”“春瘟”等不同的诊断,其发病机制为外邪侵袭、正气受损。中医诊治流感最大的优势是辨证治疗,针对性更强,疗效也更好。

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的中医专家介绍,发现本轮流感与去年流感症状有所不同,今年的流感病患高热较多,多伴有咽干咽痛咳嗽,全身症状重,且缠绵难愈。从五运六气来讲2024甲辰年底到2025年初我们正处于太阳寒水和太阴湿土的周期,易受外寒夹杂湿邪导致我们流感的发生,且东莞地处岭南,多湿多热,结合地域特点,为此医院组织省、市名老中医及呼吸内科门诊一线的中医专家们总结出以下防治流感的方剂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成人流感防治方

成人预防方(防感方)

防风15克、苦杏仁10克、白术10克、荆芥10克、岗梅根10克、桑叶10克、板蓝根10克、五指毛桃15克、麦芽20克

煎煮法:本方适合大于14岁的成人预防流感,为一人用量,取约600ml水,先浸泡药材15分钟,煮开后小火煎至约300ml(约两碗),分两次,餐后1小时温服,两次服药间隔4小时以上,不用翻煎,每日一剂,连续服用2日。

备注:主要用于预防感冒(包括流感),在有感冒迹象时可服用。症状明显时调整应用“成人治疗方(抗感方)”。

成人治疗方(抗感方)

升麻3克、芍药10克、石膏20克、麻黄5克、甘草6克、苦杏仁10克、浙贝10克、葛根20克、黄芩10克、大枣10克

煎煮法:本方为一人用量,取约600ml水,先浸泡药材15分钟,煮开后小火煎至约300ml(约两碗),分两次,餐后1小时温服,两次服药间隔4小时以上,不用翻煎,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备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初期,如连服“抗感方”三日后,症状未见改善,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二、小儿流感防治方

小儿预防方(苏柏方)

紫苏叶6克、广藿香6克、芦根10克、布渣叶6克、侧柏叶10克、杷叶6克、蝉脱3克、扁豆花10克、谷芽10克、荆芥3克(后下)

煎煮法:药材(除荆芥外)用3碗水浸泡15分钟;开火将药煮开后,小火煮至100~150ml(约半碗);关火前15分钟,放入荆芥。可加适量黄糖调味。每天煎煮1次,不用翻煎;每周服用2次,连续服用两周。

备注:主要用于预防感冒(包括流感),在宝宝有感冒迹象时可服用。3-15岁辨证服用,蚕豆病宝宝可以服用。3岁以下药材不变,药汁减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小儿治疗方(小儿清热解毒方)

鱼腥草15克、射干8克、麦冬8克、布渣叶12克、冬瓜子12克、柴胡5克、芦根8克、甘草3克、绵茵陈10克、葛根12克

煎煮法:药材用3碗水浸泡15分钟;开火将药煮开后,小火煮至100~150ml(约半碗);可加适量黄糖调味。餐后1小时温服,两次服药间隔4小时以上,不用翻煎,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备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初期,如连服“小儿清热解毒方”两日后,症状未见改善,需及时到医院儿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三、中医食疗方

桑菊陈皮薄荷茶

【材料】桑叶5克、菊花4朵、陈皮5克、薄荷2克

【做法】热水冲泡后饮用;也可以选择水煮5-10分钟。供1人饮用,每天1次。

【适用症】平和体质人群,受秋冬气候影响,易感受风燥之邪,肺失宣降、上焦蕴热,导致口鼻干燥、时有咽喉不适、咳嗽痰少、皮肤干燥、眼部干涩等症。

温馨提示:

1、以上方剂为预防和初期治疗流感的参考建议,具体用药请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若有相关症状的市民朋友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2、儿童、孕妇、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方。

3、流感高发期间注意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聚集。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编辑:萧迪关键词:流感;中医;安康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