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东莞,知天下!
打开客户端发现更多精彩
立即打开

心率变化能反映什么?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2023年02月27日 08:35 0人参与  0条评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不少人开始佩戴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以便随时监测自己的健康指标。

目前,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睡眠和心率监测、血压测量、血氧检测等功能,部分设备还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提供报告。其中,心率变异性的检测结果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

什么是心率变异性

众所周知,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而心率变异性则是每次心跳之间间隔时间的变化。

您可能会问,自己的心跳很均匀,哪有什么变化呢?实际上,人体的心跳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而是由体内的植物神经系统来调节,该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代谢、压力、饮食、睡眠等,甚至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以影响这个系统。

因此,我们的心跳间隔时刻都在变化,如呼气时的心跳间隔通常比吸气时更长。即使一个人每分钟的心率为60次,其两次心跳的间隔也很少为精确的一秒,有可能一次间隔为800毫秒,另一次间隔为1100毫秒。因此,需要心率变异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心跳间隔的变化,反映植物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评估心脏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水平。

心率变异性检测是一项无创检查,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指标是SDNN,是指人在正常窦性心律的情况下,心跳间期的标准差,以毫秒为单位。

心率变异性与这些疾病有关

研究发现,年轻人的心率变异性往往比老年人高,男性通常高于女性,职业运动员高于其他人。临床上,检测心率变异性不仅可以评估健康人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性,还能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表现为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青年人群测量心率变异性,可预测其后几年的血压发展趋势。

冠心病、心肌梗死:研究显示,SDNN小于70毫秒,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心率变异性高的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较低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升高了121%和46%。另外,监测心率变异性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运动心脏康复可以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心率变异性下降,且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心率变异性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采取措施防治心律失常,尤其是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早期判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是否受损,还可以评估植物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或改善情况。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受损的状况。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反复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率变异性下降,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心率变异性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症等疾病相关,这些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可辅助评价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以及疾病的预后。

来源:广东疾控    编辑:萧迪关键词:心率;患者;功能
都翻到这儿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东莞阳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阳光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在摘编网上作品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处理。
联系邮箱:tougao0769@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