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数九寒天,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了。
小寒节气前后的养生,要以温阳祛寒、健体强身为重点,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回暖就放松,当心感冒找上门。
小寒养生,重点在养肾温阳
佛山市中医院肝病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洪涛介绍,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到了冬季,肾既要维持应对寒冬所需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冬季养生,贵在养肾。”胡洪涛说。
历来寒冷的“三九天”正值小寒节气前后,因此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南方虽然偶有回暖,但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强降温频频,若遇上阴雨蒙蒙的天气,湿冷夹击,人的体感气温会特别寒冷。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胡洪涛解释说,即冬季饮食滋补以养肾为先,应注意肾脏的调养以及热量的补充,但要少食咸味,多食苦味,以符合“五行”的生化承制之道。
他建议,可以适当多吃些动物性食品、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羊肉、牛肉、鹅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另外,中医“五行”理论认为,黑色属肾,一些黑色的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又大多是性味平和之品,对肾气衰弱,体虚怕冷者尤为适宜,比如黑米、黑豆、黑枣、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葚、乌骨鸡、甲鱼、魔芋、海带、紫菜等。
不过,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绝佳时期,但进补不等同于吃大量的滋补品,要有的放矢。尤其中老年人,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体质有所侧重地进补。
例如,气虚体质应以补气为主,如伴有冒虚汗、精神疲乏的症状,推荐用红参、红枣、淮山药等;
血虚体质者应以补血为主,如平日易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推荐用当归、熟地、阿胶等;
阴虚体质应以补阴为主,如出现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等问题,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鳖甲、白木耳等;
阳虚体质者以补阳为主,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可用杜仲、肉苁蓉、巴戟等进行调补。
网友跟贴